状 况
生物多样性
在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中国具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其中,森林类型212类,竹林36类,灌丛类型113类,草甸77类,荒漠52类。中国淡水水域生态系统复杂,自然湿地有沼泽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滨湿地和湖泊湿地4大类,近海有黄海、东海、南海和黑潮流域4个大海洋生态系,近岸海域分布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海湾、泻湖、岛屿、上升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海底古森林、海蚀与海积地貌等自然景观和自然遗迹。在人工生态系统方面,主要有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人工草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
在物种多样性方面,中国拥有高等植物34 792种,其中,苔藓植物2 572种,蕨类2 273种,裸子植物244种,被子植物29 703种。此外,几乎拥有温带的全部木本属。中国约有脊椎动物7 516种,其中,哺乳类562种,鸟类1 269种,爬行类403种,两栖类346种,鱼类4 93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共420种,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数百种动物为中国所特有。已查明真菌种类10 000多种。
在遗传资源多样性方面,中国有栽培作物528类1 339个栽培种,经济树种达1 000种以上,中国原产的观赏植物种类达7 000种,家养动物576个品种。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 669个,总面积约14 979万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陆地面积约14 338万公顷),自然保护区陆地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94%。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63个,面积约9 415万公顷,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62.85%,占陆地国土面积的9.8%。
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 2012年,全国新建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24处,新增保护区面积217.47万公顷;新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处。截至2012年底,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150处(其中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6处),总面积12486.5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3%。
海洋自然保护区 2012年,海洋海岸类型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中,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昌鱼的栖息密度略有回升,文昌鱼栖息地退化,砂含量变化及沉积物类型改变,文昌鱼分布区向深水区延伸;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贝壳堤为新生的贝壳堤,现有面积34.55万平方米,较2009年减少13%;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到黑尾鸥成鸟450只,幼鸟200余只,黑尾鸥在韭山列岛成功繁殖;南麂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水仙花10月中旬已大量发芽;广东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活珊瑚盖度为5~44%,平均为19%,石珊瑚死亡率比上年明显降低;广西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密度有所下降;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面积1 274公顷;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到珊瑚47种。古生物遗迹类型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中,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牡蛎礁和贝壳堤全部埋藏于地下,无盗挖现象,保持稳定,保护区内共监测到鸟类52种;深沪湾海底古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到埋藏年限为7 000~8 000年的海底古树桩16株,埋藏的树干主茎连同直立主根深度为20~25米,基本保持稳定。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中,厦门珍稀海洋生物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0~2012年文昌鱼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总体呈回升趋势,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总体稳定;海南万宁大洲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监测到珊瑚43种。
湿地保护
2012年,实施湿地保护和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项目125个,恢复湿地约2万公顷。新增国家湿地公园试点85处,新增湿地保护面积约9万公顷。目前,国家湿地公园总数达到298处。
重要滨海湿地 2012年,重要河口中,双台子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海水富营养化严重;滦河口-北戴河大型底栖生物密度偏低,浮游植物丰度偏高;黄河口大型底栖生物密度、生物量偏低,浮游植物丰度偏高;长江口浮游植物丰度异常偏高,大型底栖生物量偏低;各河口区鱼卵仔鱼密度总体较低。红树林中,广西北海红树林生态系统呈健康状态,北仑河口红树林生态系统呈亚健康状态,栖息地状况良好,红树林面积保持稳定。滩涂湿地中,苏北浅滩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呈亚健康状态。
外来物种入侵
目前已查明外来入侵物种524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生物中,中国现有51种。近十年,新入侵中国的恶性外来物种有20多种,常年大面积发生危害的物种有100多种,危害区域涉及中国31个省(区、市),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入侵中国并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有36种,年均发生面积280多万公顷。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4.08万公顷,县级疫区总数由185个减少到179个,实现了县级发生区、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继续多年“三下降”,但传播扩散还未得到根本遏制,继续呈现向西、向北扩散的态势。美国白蛾发生面积68.20万公顷,同比下降9%,但沿渤海湾外围继续呈现向北、向南的跳跃式扩散态势,防控形势严峻。红脂大小蠹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4省发生面积5.47万公顷,同比上升17.14%,局部地区危害加重。薇甘菊在广东、云南、海南、广西等4省(区)25个地市76个县(市、区)发生,发生面积4.66万公顷,疫情整体平稳。
水土流失情况
全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平方千米,占普查范围总面积的31.1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29.32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165.59万平方千米。
措施与行动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 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新建28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专项资金1.8亿元,支持6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规范化达标建设,并选择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池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试点。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9省(区、市)7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管理评估。利用“环境一号”卫星对全国36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人类活动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依据遥感监测结果和2011年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督查情况,对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违法开展旅游和资源开发、山东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违法开发建设等问题挂牌督办。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2012年1月10日,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生物物种保护部际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工作报告》、《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方案(含2012年方案)》。2012年6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主席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宣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人员组成,审议通过了《ds足球比分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的任务分工》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方案》,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编制完成了“全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评价报告”,分析了中国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物种多样性区域分布、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空缺。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参加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科咨附属机构第16次会议、《生物多样性公约》审查公约执行情况不限名额特设工作组第四次会议、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名古屋议定书政府间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印发《ds足球比分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任务分工》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方案》,推动落实战略与行动计划。
【防治外来入侵物种】 发布《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包括当前对中国生态、农业生产及人们身体健康已造成重大危害或具有潜在重大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52种。在江西、湖北、吉林等地组织对刺萼龙葵、水花生、水葫芦等重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开展集中灭除行动,有效控制了重大外来入侵生物的蔓延和危害;建立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豚草、水花生、红火蚁等入侵物种灭除综合示范区14个,综合示范面积约66.7平方千米;建立外来入侵生物防控、灭除示范点60余个。
【加强农业野生植物保护】 组织25个省(区、市)对发菜、野大豆、冬虫夏草等重要野生植物资源开展调查,利用GPS对1 214个分布点进行了定位和信息采集,制作标本2 900多份,采集图像信息10 000多幅。新建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13处,对野生水果、野生蔬菜、野生茶、野大豆等具有重要农业应用价值的濒危物种及其分布点原生境进行保护。对已建成的86个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开展监督检查和动态监测。组织制定了7项技术标准,为规范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技术依据。
【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 开展10次重大放流活动,其他放流活动1 579次;落实中央财政增殖放流项目补助资金3.06亿元,带动全国共投入增殖放流资金超过9.7亿元,放流重要水生生物苗种和珍稀濒危物种达307.7亿尾(只),有效促进了渔业资源恢复,实现了渔民增收。
【加强渔业资源保护】 进一步调整黄渤海区和东海区伏季休渔制度,刺网渔船休渔时间调整到2个月。黄渤海区休渔船46 680艘、东海区53 726艘、南海区25 820艘。长江禁渔在总结基础上创新提高,珠江禁渔在巩固基础上不断规范,渔具渔法管理扎实稳步推进。开展了省级以上保护区建设项目执法检查;开展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查处案件1 300多起。下发《ds足球比分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省级渔业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积极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审查公布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86个。截至目前,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数达到368个,形成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保护效果更加明显的保护体系。
【海洋自然保护区工作】 切实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和生态保护建设,利用中央分成海域使用金项目支持三亚珊瑚礁、双台子河口等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规范化能力建设和生态整治修复工作,提升了海洋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成效。严格保护区监督管理和开发利用活动审批,先后批复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延续开展旅游活动等保护区开发利用申请。
【滨海湿地保护工作】 健全完善滨海湿地保护与建设的规划与政策体系,积极参与《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11-2015年)》,组织编制《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将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列为重要内容。全面开展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与监测评价,对苏北浅滩、黄河口等重要滨海湿地开展重点监测与评价,着重加强对滨海湿地水质、沉积物、底栖生物和鸟类的监测与评价力度,掌握潮间带湿地的状态、问题和变化趋势。健全完善滨海湿地保护区网络,将重要滨海湿地选划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积极实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
【水土流失治理情况】 2012年,中央层面用于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投资达54.66亿元,比上年翻了近一番,地方和各类企事业单位投入达87.66亿元,较“十一五”年均水平均有大幅增长。全国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7.9万平方千米,治理小流域3 400条,新建大中型淤地坝340多座,治理崩岗2 100多处。全国累计有1 250个县出台封禁政策,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全面实施了封育保护,全国累计实施封育保护面积达75万平方千米,其中47万平方千米的生态得到初步修复,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下降。全国已建成生态清洁型小流域3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