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丽海湾 构建生态之岛
庙岛群岛湾又名长山列岛湾,位于胶东、辽东半岛之间,黄渤海交汇处,包含5个主要海湾,海域内151个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海岸线187.8公里。近年来,长岛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海城生态系统修复治理,陆海环境明显改善,空间品质更加优良,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
加强陆海统筹,加强污染源头治理。垃圾处置方面,以乡镇为单位,落实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城区垃圾每日外运,偏远岛屿垃圾存量外运;探索渔养垃圾资源化利用;全域推行垃圾分类,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的区域;污水处理方面,投资2亿元,在所有有居民岛建设41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渔港治理方面,投资1384万进行渔港环境综合整治,辖区内20处渔港配套安装环保厕所、油水分离器、垃圾收集转运站等设施,落实日常环境保洁制度,极大地提高了港口污染防治能力。周边海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推行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全域生态环境。在陆地,开展山体恢复,拆除全部80台风机,治理裸露山体31万平方米,补植造林、退化林改造1万亩,新增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在岸滩,投资近20亿元开展海岸修复治理,完成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13个,拆除海岸线破旧建筑和育保苗场86万平方米,整治修复岛屿岸线89公里,清理岸滩垃圾17万方,建设南北长山99.9公里环岛漫道,亲海空间明显增加,旅游和自然岸线占比由38%提高到85%,跃居全国海岛地区前列;在海上,腾退近岸养殖1.8万亩,建设海洋牧场27.1万亩,累计投放各类人工鱼礁130万空方,增殖放流苗种2000余万尾,获批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12处,海洋牧场建设位居全国前列。经过多年综合治理,大叶藻、海萝等藻类重新布满海岸,白江豚、鲸鱼等成群现身,北海狮、黑天鹅、海龟等物种首次出现,处处呈现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丽画卷。
围绕管控布网,建立长效机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从制度、管理入手,建立海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实施立法管控,以《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规划》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调整方案为纲,强化规划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颁布实施《山东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条例》,有效保护海湾资源空间;加强日常管理,重点实施“湾长制”,依托数治海洋App,精细划分湾区,科学设置65名巡查网格员,建立起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区、镇、村”三级湾长工作模式。充分调动海岛居民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建立海上环卫、海洋生态环境网格化巡查等工作机制。陆海统筹、上下联动、协同共治的海湾治理体系完全建立。
经过多年努力,庙岛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下一步,长岛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争创全国首个海洋类国家公园,依托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探索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实现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发展目标。
1.1岸滩整治修复(治理前)
1.2岸滩整治修复(治理后)
2.1岸滩周边环境治理(治理前)
2.2岸滩周边环境治理(治理后)
3.1岛屿垃圾整治(治理前)
3.2岛屿垃圾整治(治理后)
4.1海上养殖近岸腾退(治理前)
4.2海上养殖近岸腾退(治理后)
5.1黑山入海排污口整治(治理前)
5.2黑山入海排污口整治(治理后)
6.1环岛路段修复(治理前)
6.2环岛路段修复(治理后)
7.1净滩行动(治理前)
7.2净滩行动(治理后)
8.1西海岸入海排污口(治理前)
8.2西海岸入海排污口(治理后)
9.1育保苗养殖场拆除(治理前)
9.2育保苗养殖场拆除(治理后)
长岛庙岛群岛湾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