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河是青海省“母亲河”湟水河的重要支流,地处人口密集的西北资源型重度缺水城市西宁市,为西宁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
突出问题:上世纪后期,随着水资源高度开发,城镇化高速发展,河道淤积、垃圾遍布,两岸植被锐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入河,蓝绿藻、水绵等肆意生长,鱼类鲜见踪迹,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
主要做法:为解决河道功能衰减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北川河生态综合治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总体理念,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高标准规划建设集生态保护、休闲绿地、文化展示、旅游景观、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功能为一体的“高原水城、夏都花园、文化走廊、生态宜居城区”。首先,构建“一池六湖”多形态水系格局,通过合理利用空间对雨水面源污染进行处理和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使该区域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形成亲水、近绿、怡人的生态环境新格局。“一池”,即通过修建沉沙池和出口调节建筑物,保证“清水入城”,沉沙池面积20万m2,容积55万m3;“六湖”,即通过建设各具特色的六个生态湖,构建区域小气候,呈现出山、水、城交融共生的特点,形成山、野、园、廊的开放空间体系,内湖水系面积达到1665亩。其次,统筹考虑水质的改善和自然河岸的恢复,通过景观水坝建设,适当变化原有的水力坡降,形成生态河道与湿地湖泊相结合的连续生态水面,便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和河流流速降低后降解污染物。最后,对生态河道进行疏挖、防渗,修建跌水蓄水建筑物,形成梯级水面,创造“山水城市、宜居城市”的水环境,修建生态河道。
治理成效:治理以来,北川河2个国控断面和1个省控断面水质达标。河岸生态绿地形成乔木、灌木、地被、草本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生物多样化趋势向好,有多种水鸟安家于此,成群野鸭在河面嬉戏,鸥类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大量迁徙到北川河湿地;绿头鸭、斑嘴鸭的数量近年持续增加;200多只白鹭在湿地公园安然过冬。打造出集治沙、水利、生态、景观等为一体的生态宜居、美丽宜游新水景,重现北川河“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风貌。
经验启示:北川河生态综合治理聚焦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从单一治污向集中污染防治、生态建设、景观休闲和防洪泄洪为一体的综合治理转变,改善北川河水质,维护河流生态健康,促进沿湟两岸产业带健康发展可为西北地区缺水城市河流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北川湿地一号湖治理前 | 北川湿地一号湖治理后 |
北川湿地二号湖治理前 | 北川湿地二号湖治理后 |
北川湿地三号湖治理前 | 北川湿地三号湖治理后 |
北川湿地三号坝治理前 | 北川湿地三号坝治理后 |
北川湿地四号湖治理前 | 北川湿地四号湖治理后 |
北川湿地五号坝治理前 | 北川湿地五号坝治理后 |
北川湿地六号湖治理前 | 北川湿地六号湖治理后 |